“过去的一年多,大家不容易!”林涛的声音带着感同身受的厚重,“从‘石上栽花’的质疑,到引水抗旱的艰辛,再到打通销路的破壁……我们哭过、累过、吵过,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用肩膀扛,用锄头挖,用脚底板跑市场,硬是在这石头缝里,刨出了这条金光大道!”他顿了顿,目光灼灼,“这分红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伙儿起早贪黑、精耕细作的心血!是党和政府精准帮扶政策落地的成果!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石盘村开出的胜利之花!”
他拿起名单,开始高声宣读:
“李老栓!入股土地1.2亩,劳务工分满分,年度分红:一万八千六百元!”
老李头在众人羡慕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中,颤巍巍地走上台。当他从林涛手中接过那张沉甸甸的支票和崭新的股权证时,枯槁的手剧烈地颤抖着。他看着支票上清晰的数字,又看看台下为他鼓掌的乡亲,浑浊的老泪如同断线的珠子,大颗大颗地砸在鲜红的股权证封面上。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哽咽得发不出声音,只是紧紧攥着支票和证书,对着林涛、对着台下,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佝偻的身影,在这一刻,如同风雨中终于挺直腰杆的老松,充满了扬眉吐气的尊严!
“张桂兰!五保户政策保障金之外,以其林下自留地折价入股,年度分红:四千二百元!”
张桂兰在侄儿媳的搀扶下,挪着小脚走上台。她伸出枯瘦如同老树根般的手,接过属于自己的分红。她不再看那支票,而是抬起头,用那双曾如枯井、如今却有了微澜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林涛,嘴唇翕动,用尽力气,发出沙哑却清晰的声音:“林……林书记……党……好……政策……好……” 简单的几个字,却重逾千钧,饱含着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老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恩。台下瞬间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不少妇女悄悄抹起了眼泪。
“杨二娃!劳务入股标兵,负责药材基地日常管护,年度分红:两万一千五百元!”
杨二娃大步流星冲上台,接过支票和股权证,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猛地转身,对着台下高高举起手中的支票,如同举起一面胜利的旗帜,用尽全身力气吼道:“咱石盘村人!站起来了!有钱了!以后的日子,更红火!” 吼声带着憨直的力量,瞬间点燃了全场,欢呼声直冲云霄!他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的贫困户,而是涅槃重生的致富带头人!
分红名单一个个念下去,欢呼声、掌声、激动的泪水交织在一起。广场上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药材的芬芳,混合着钞票崭新油墨的气息,以及村民们发自肺腑的喜悦,在秋日的暖阳下发酵、蒸腾,酿成了石盘村最醇厚的丰收之酒。
药材产业的“重楼”之花正盛放,另一股“春笋”般的力量也在破土而出!分红大会的热浪尚未平息,村东头那片闲置多年的旧晒谷场上,已是彩旗招展,人头攒动。一座崭新的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在阳光下闪耀着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巨大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厂房大门上方——“石盘竹艺工坊开业典礼暨首批产品发车仪式”!
厂房内,机器轰鸣,奏响着现代化的乐章。崭新的自动化破篾机、精编机、打磨机排列整齐,穿着统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在流水线旁熟练地操作着。篾条在她们灵巧的手中翻飞,如同被赋予了生命,迅速变成精巧的果篮、时尚的灯罩、古朴的茶具、甚至栩栩如生的动物摆件。淡淡的竹香与机油的气息混合,弥漫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