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重生82,从被赶回农村开始逆袭周朝阳钱坤大结局

第30章

发表时间: 2025-06-21

我难以想象,您是如何将这些鲜活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呈现在纸上的。您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赞美。

我特别期待您未来的作品,希望能继续在您的文字中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期待您的回信。

读者:胡可依

1982年3月上旬

— — —

胡可依写完信,小心地折好,递给林真珍,。

“表姐,帮我寄给朝阳作者,拜托了。”

“行,放在桌子上,到时我连通稿费一起寄出。”林真珍头也没抬的说道,实在是太忙了,刚把3月第二期的稿子校对完,又开始校对第三期和4月的第一期。

“表姐,你什么时候下班呀?我好去东来顺定位置。”

“5:30就能下班,你先去订,我6点准时到。”

“好的,表姐那你先忙,一会见。”

等周朝阳收到胡可依的信时,已经是3月的下旬,距离4月也没有几天。信是随同3月份《人民文学》最后一期一同寄来的,当然还有《棋王》的稿费。

“原来是追星的呀,这下就理解为什么那个年代作者可以收到一房间的读者来信。不过你问我为什么写这么好,那是因为我是借鉴的呗。”周朝阳看着信,嘴角微微上扬,嘴里嘀咕着。

信里胡可依表达了对《棋王》和《一个都不能少》的喜爱,还提及希望能和周朝阳见上一面。

“见面是不可能见面的,这一见面不就露馅了么。”

当然他也没有回信的打算,因为还有不到四个月就要高考了,需要集中精力学习。周朝阳把信放在一边,先数了数稿费,心里满是喜悦。

就在周朝阳喜悦的时候,远在燕京的《当代》杂志发表了一篇评论。

— — —

最近看了一个新人写了一篇小说,名字好像叫什么《棋王》,被很多同行或喜爱文学的人夸赞,这让我很是不安,也让我很不理解,难道我们没有好的作品了么?那么就让我来说说他的不足之处。

首先,从叙事上来说,它的节奏太过缓慢。故事推进犹如蜗牛爬行,大量琐碎的细节堆积,让读者很难快速进入核心情节,阅读体验糟糕至极。

其次,再看人物塑造,王一生这个主角,被描绘得过于‘超凡脱俗’。在那样艰苦的时代背景下,他对吃和棋的偏执,塑造得过于极端。这让人物显得不真实,像是脱离现实的符号,无法让我产生情感共鸣。

还有,主题方面,有人说《棋王》反映了时代精神和人性光辉,可我觉得它不过是披着这层外衣,内里空洞无物。没有深刻的思想深度,无法给读者带来实质性的启发。这样的作品,不过是被过度美化和追捧罢了。

最后,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来对那个时代的批判,却没有反思为何如此,难道这不是在否定那个时代的努力和奋斗吗?

我不禁要问,这样的作品为何能受这么多人追捧,是我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下降了,还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炒作?文学是严肃的,我们不能被表面的喧嚣所迷惑,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质量。希望大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所谓的“佳作”,不要被盲目跟风的热潮冲昏了头脑。

— — —

这篇评论一出,在燕京的高校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喜欢《棋王》的读者纷纷给《当代》杂志写信,指责《当代》把关不严,什么文章都刊登,也是指责发表评论的人藏头露尾,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这篇评论的作者是“佚名”,没有一点作者点信息,就这么凭空出现在《当代》杂志的邮箱里。《当代》杂志讨论了一天,最后社长顶着压力,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