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末世之后,常欢的精神状态就有些美丽,也不能说她有神经病,就是被环境压迫的有些不太正常。
正常人哪会喜欢这样啊,但现在常欢就挺兴奋的,还哭上瘾了,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哭到最后她都觉得自己就是野地里的小白菜,地里黄。
杜主任能走到现在也不是什么吃素的,但才被常欢戴了高帽,又被灌迷魂汤,这会儿就更同情常欢了。
想到上头的政策和解决方法,杜主任一咬牙,“好了,好了,你别哭了,这些我给你想办法。”
常欢哭声一顿,惨兮兮道,“真的?”
“真的。”
杜主任起身赶紧走了,常欢将门关上,从空间掏出化妆包赶紧补妆。
他大爷的,这哭戏也不容易,得亏末世存的这些大牌化妆品持妆好啊,不然这么哭脸上早就沟沟坎坎没法看了。
补完妆,常欢又把肚子补足了,这才躺下毫无心事的睡觉。
就她现在可怜的程度,估计人家也不稀罕收拾她了。
睡的正香,外头突然有人敲门,常欢看到门被推开一条缝,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女人进来,把一个布包塞给常欢,“欢欢,不是阿姨不把你接家里去,实在是家里有困难。这些钱和票你先拿着,回头我再想办法接你。”
说完女人又把棉布口罩戴上急匆匆的走了。
常欢:“……”
不是,这是干啥嘞。
常欢认识这个女人,算是她妈谭莹以前的一个朋友,姓崔。两家来往不如和徐家密切,大约是因为崔阿姨家门户比较低,家里没徐家有钱。
前几天她妈死的时候,崔阿姨就曾上门过,也是像今天这样唉声叹气,但原身听见崔阿姨骂常勇了,意思是常勇不安好心,故意弄死谭莹之类的话。
那时候原身本就伤心欲绝,听到这话又不敢质问,心脏病差点都犯了。
常欢现在不缺钱,打开布包一看,还是感动了。
里头有二十张大团结,还有五十斤全国粮票,肉票有两斤。
这情谊份量可不低了。
如今形势严峻,到处乱糟糟的,人家能来看她已经冒了很大风险,更别提还给她这些钱了。
常欢暂时将钱收了起来,她打算临走之前再去还给对方。
午饭时间才刚过,杜主任就大张旗鼓的给常欢送来了东西。
介绍信等东西上午就送来了,现在给她送的是路费还有一些粮票肉票,甚至还有几张奶粉票。
“小常啊,我虽然同情你,也知道你身体不好,但是没办法,现在国家也不容易,都相互体谅一下。”
常欢赶紧道,“杜主任,非常感谢您为我做的努力,我能理解,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您这样的好干部。”
这些东西被杜主任贪了多少常欢不知道,但能拿到一点儿算一点儿,常欢也不挑。
常欢将杜主任送出门外,“杜主任,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祝您官运亨通。”
“真是个好同志啊。”
杜主任挥挥手,“多保重。”
此时已经进了五月,再有几天就是端午节了。
常欢没有在首都过端午的想法,如今只想揣上钱离开这里。
只是现在时间已经晚了,离开医院也没地方去睡觉,干脆又在医院睡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常欢就离开医院,临走时还跟大夫道了别,“如果以后需要去下头,那就去东北吧。”
常欢走了,直接去了崔阿姨家。
只是她去的不凑巧,崔阿姨家里正乱着。
周围的住户大门紧闭,一群人空手进去,满载而归,只留下伤心的一家人和混乱的一个家。
空荡荡的院子里崔阿姨抱着自己的女儿,神色萧瑟。
“这只是个开始啊。”
崔阿姨的丈夫陈伯伯呜呜的哭了起来。
常欢叹了口气,过去将院门关上,“崔阿姨,往后你们有什么打算?”
崔阿姨有些茫然。
他们夫妻有一儿一女,女儿陈丹妮今年十七岁,儿子陈越十五岁。他们不敢想会怎么样。
常欢想着她与谭莹的交情,便给她分析,“最坏的结果是您和陈伯伯去下放接受教育。但丹妮和陈越怎么办?”
像他们这些资本家的子女,属于黑五类子女,按照常规的安排,要么去下乡接受劳动改动,要么在城里继续工作读书。
而当初常勇不知如何跟谭莹说的,竟然决定两口子去死,以解除对子女的影响。
其实影响肯定是有,最不济是去下乡劳动改造。而原身身体一直有病,即便自己想去下乡,恐怕知青办都不能答应。
所以谭莹为了女儿去死,才是真的白死。
崔阿姨跟谭莹不一样,谭莹有些恋爱脑,这些年一直扮演好后妈的角色,对几个继子女也是掏心掏肺。崔阿姨和陈汉文只有这一对儿女,那心意自然实打实。
这会儿常欢问起这个问题,崔敏自然会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应该说自打开始之后她就在想了,只不过之前怀着一点儿侥幸心理,现在也不用侥幸了,不赶紧考虑都不行。
崔阿姨冷静下来,看着常欢不禁惊讶。
常欢笑了笑,“崔阿姨是不是觉得我变了很多?”
崔阿姨点头,“是啊,懂事了。”她不禁感慨,“以前多单纯的孩子,也被这世道弄成这样了,知道考虑那么多事了。”
心里不禁感到心疼。
常欢可没工夫感慨,顺着她的话道,“崔阿姨您说的对也不对,这世道是有问题,但更有问题的是人。现在情况就这样了,咱们就得早做打算。如今我们常家是完了,我马上要去东北投亲,如果可以,您可以让丹妮和陈越去东北那边插队。这是那边地址,那边离着远,也不至于吃不上饭,条件算不上好,却比留在首都被人欺负强,您觉得呢?”
她给的不是部队所在地点,而是贺家所在的屯子。
原书中的常欢去屯子里投亲后才知贺辰在回家之前执行任务重伤回不来。贺家夫妻很不好意思,只是贺辰的二弟有未婚妻,三弟年纪又小,贺家爹妈知道她不想干活便帮着找了一个婆家。那家人的人品也得到贺家人的承认,只是原书中对常欢的描写不好,人设也差,才导致后面那么多麻烦。
当然插队的地方是否合适还得看当地的干部。那个屯子的大队长是个人品不错的干部,所以常欢才这么推荐。
崔阿姨犹豫。
陈丹妮听了全程,直接道,“妈,我带弟弟去插队。”
崔阿姨看了眼陈汉文,陈汉文道,“那就去插队。”
常欢点头,“那你们自己商量,我先走了。”
“你不跟他们一块?这样他们也好照应你一下。”
常欢摇头,“不一样,我是去履行婚约,不是去村里。”
说完这话,她直接走人。
不想解释,也解释不清楚。
而且她不是当老妈子的,给陈家提供了可下乡的地点,等他们安顿好了再把钱和票给他们,她也就算报恩了。她可不想给人照顾子女。
离开陈家,常欢就去火车站买票。
手里手续齐全,买票也简单,不过她买的是三天后的票,因为她还想送送她亲爹,人家好歹也要去西北喝免费的西北风吃免费的沙子了,作为现在唯一还在外头的闺女,她怎么着也得做做样子,当个孝顺闺女,做戏都得做全套。
当然,时间也不能拖太久,拖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她得想办法再催促一下杜主任。
只是此去东北也要好几天,路上还得倒车,那么还得准备一些用的东西。
购物,走起!